close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台灣具有動物關懷的自然與動物書寫,除了深耕多年的劉克襄、早期還有廖鴻基的《鯨生鯨世》等鯨豚作品、沈振中的《老鷹的故事》等老鷹三部曲,徐仁修《動物記事》、朱耀沂《人蟲大戰》、李淳陽《李淳陽昆蟲記》、黃美秀《黑熊手記》、游登良《撞見野生動物》等則更結合了動物知識的傳遞。吳明益的《蝶道》則開啟人與自然關係的書寫新形式;6月甫出版的邱常婷短篇小說集《怪物之鄉》以台東山林為題材,被標榜為「新世代的自然書寫」。

談到理想的動物書寫,黃宗潔說,她反而期待「動物書寫」的框架被拿掉,「而是把動物議題包裹在任何作品中,就像我們不可能說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是動物書寫,但一定很多人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動物園是怎麼一回事。」她表示,希望未來我們不需要專門寫一本書去討論,而是讓動物議題成為文學本就應該存在的東西,「就像牠們自然存在我們生活中一樣」。

比如香港台中小木屋建造推薦作家韓麗珠筆下小說常出現寓言化的動物,但其實她把城市的困境與動物的困境綁在一起,何嘗不也是一種自然書寫。

而近年各種不論是書寫家中附近街貓或動物、訪談收容所「狗媽媽」們的處境、作為「貓中途」經驗的文字與影像紀錄,以及走出國外,從旅行中探索他國動物「文化」的複雜性,或走訪各國動物園的觀察與省思等等,都讓我們看見不同區域、各個面向的觀察紀錄,這些作品呈現的複雜性,可在我們回到社會議題的思考時,做為一種參照。

日式鋼構屋台中輕鋼構別墅


4BF7C50BD4A56D78
arrow
arrow

    nmkbmr2zq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